经典案例

《《高校开设电竞本科:2021年学历教育如何为新兴体育产业破局?》

2025-11-05

# 高校开设电竞本科:2021年学历教育如何为新兴体育产业破局?

胜游亚洲官方网站

1 引言:电竞专业的兴起与发展脉络

2021年是中国电子竞技学历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当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广州体育学院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本科专业赫然在列,这使得广体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开设电竞本科专业的公办本科高校。这一标志性事件折射出曾经饱受争议的电子竞技,如今已在高等教育殿堂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从2016年教育部首次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纳入《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来,电竞专业在短短五年间完成了从无到有、从职教到本科的跨越式发展。

纵观全球,中国已成为最具活力的电竞市场之一。据权威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401.81亿元,用户规模高达4.89亿人。与此人社部2019年发布的报告表明,只有不到15%的电子竞技岗位处于人力饱和状态,行业人才缺口持续扩大。高校电竞本科专业的设立,正是应对巨大人才缺口的战略举措。截至2020年,电竞行业人才缺口已达50万,这股力量正悄然改变着电竞产业的生态格局。

2 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与学科归属

有趣的是,尽管同样聚焦电竞领域,各高校的培养路径和学科归属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格局。通过分析目前已开设电竞专业的院校,我们可以发现三种主要的培养模式:

《《高校开设电竞本科:2021年学历教育如何为新兴体育产业破局?》
  • 艺术类培养路径:以中国传媒大学和南京传媒学院为代表,侧重于游戏策划与内容生产。中国传媒大学开设的"艺术与科技(数字娱乐方向)"专业和南京传媒学院的"播音与主持艺术(电子竞技解说与主播)"专业均归属于艺术类,学生毕业时被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入学前需参加严格的艺考。这类专业聚焦于电竞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培养游戏开发、赛事直转播、内容制作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 体育类培养路径:广州体育学院、河北传媒学院等院校则将电竞专业明确划归体育类专业范畴。广州体育学院的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授予的是教育学学士学位,其课程设置带有鲜明的体育学科烙印。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与管理学院院长王晓东对此强调:"我认为,所谓电竞,是数字体育的一种表现形式,既有体育技能,又有数字技术与之相结合。"
  • 交叉学科培养路径:如首都体育学院等院校,它们虽也将专业归类于教育学,但在课程设置上却打破了学科壁垒,融合了体育学、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方法。
  • 这种学科归属的差异直接体现在课程体系中。广州体育学院的核心课程包括体育概论、电子竞技训练学、电子竞技产业分析等;而中国传媒大学则更侧重游戏设计、游戏数据分析等课程。这种多样性恰恰反映了电竞产业本身的复杂性和多维性,不同的培养路径实际上是为满足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人才需求。

    3 课程体系:跨界融合与实战导向

    深入探究电竞本科的课程设置,我们会发现其鲜明的跨界融合实战导向特征。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该校的电竞专业课程体系可谓"文武双全"。

    专业基础课程方面,主要包括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等奠定学生体育学科基础的课程;与此电竞概论、电竞产业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则帮助学生构筑系统的电竞知识框架。

    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成为另一显著特点。广州体育学院不仅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占地300平方米的电竞中心,还与广东省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广州趣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大湾区首个产教协合作电竞人才培养基地。这种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真实行业环境中锤炼实践能力。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电竞专业格外重视前沿科技的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游戏开发技术等课程被纳入核心课程体系,体现了教育与产业前沿的紧密对接。

    更具特色的是,一些院校开始探索将体育项目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创新路径。王晓东院长向我们描绘了这一愿景:"未来我们也会向足球、篮球、网球这些项目的数字化方向来努力和探索。尽量让身体运动起来,让身体运动更多地成为游戏的操作方式,摆脱键盘、鼠标和手机的束缚。"这种创新尝试有望打破公众对电竞"静坐不动"的刻板印象,赋予其更强的体育属性。

    4 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电竞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填补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缺口。那么,这批电竞本科生究竟能否满足业界期待?让我们看一看首批毕业生的去向。

    中国传媒大学数娱专业的前两届毕业生中,约有一半成功签约了游戏研发相关岗位,其余则分布在体育赛事公司、运营与传播公司等多样化平台。而上海体育学院电竞解说专业的首届毕业生大多从事了电竞解说及相关岗位。这些早期数据为我们评估电竞专业的教育成效提供了初步依据。

    电竞产业的岗位多样性远超一般人想象。多家机构联合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电竞产业岗位种类已超过100种,涉及赛事、传播、职能和衍生等多个类别。这些岗位涵盖了电竞IP赛事活动打造、专业战队运营、电竞产业中的教育培训、赛事组织、企业管理、俱乐部管理等诸多方面。这意味着电竞专业毕业生拥有远比人们想象中更宽广的职业发展空间。

    电竞人才培养仍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业内对顶尖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专业化与复合型并重成为行业对人才的核心要求。上海市电子竞技运动协会秘书长朱沁沁指出:"从广义的电竞行业来讲,市场人员需求度依然很高。"但电竞行业更新迭代迅速,从业者需要持续学习新知,不断适应变化。

    地域分布不平衡也是电竞人才培养的一大特点。以上海为例,其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电竞企业、俱乐部、战队和直播平台。全国每年500多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竞赛事中,超过40%在上海举办。这种产业集群效应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机会。

    5 产学研协同:破解人才困境的创新之道

    面对电竞人才供需失衡的困境,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携手开辟了产学研协同培养的创新路径。这种合作模式旨在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成长支持。具体而言,这些创新模式主要包括:

  • 校内实训平台建设:广州体育学院电竞俱乐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俱乐部设有商务部、宣传部、竞赛部、裁判部、解说部等多个部门,架构完全模拟职业电竞俱乐部。这种设置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能接触电竞俱乐部的实际运营工作。
  • 校外产业资源导入:广州体育学院与广东省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广州趣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电竞教育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并与超竞教育合作成立就业实习一体化基地,未来还将与腾讯电竞、网易等行业龙头共建"产学研"平台。类似的,首都体育学院也与腾讯、京东、联想等企业共建了实训基地。
  • 政企校协同育人: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全球电竞之都评价报告》为指导,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正通过政策扶持推动电竞人才培养。
  • 这些创新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无缝衔接。正如广州体育学院电子竞技教研室的魏冉所言:"除了老师、师兄师姐们手把手地带着他们去做之外,学校未来还会尝试聘请来自电竞行业的产业导师、专家库的成员给学生上课,或者直接去做实训的大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首次提及电子竞技,标志着电竞行业已逐步获得社会认可,同时也意味着社会对电竞行业规范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行业的整体理解和全局视野。

    6 挑战与展望:电竞教育的未来之路

    尽管电竞本科教育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社会认知偏差仍是阻碍潜在人才入行的重要因素。许多人仍然将"电竞专业"简单等同于"打游戏",而忽视了其背后的管理学、传播学、数据分析等学术内核。首都体育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院长王庆伟指出了问题的核心:"回答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将游戏和电竞运动区分来看——游戏中的一小部分经过改造、创新、体育化的演绎,具备体育属性和对抗特征,才能成为电竞运动。

    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电竞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具备学术背景和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纷纷采取"内外结合"的策略——内部培养专职教师,外部引入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产业导师。

    课程标准化与特色化之间的平衡也是一大难题。目前各院校课程设置存在明显差异,这一方面体现了各校的特色,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尽管如此,电竞教育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随着电竞成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及国际奥委会推出电竞奥运会,电竞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正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考生甚至在第一志愿就选择了电竞专业,这表明年轻一代对电竞的态度已发生根本转变。

    展望未来,电竞专业教育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化:

  • 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建立更加系统和规范的课程体系;
  • 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 与新兴科技的深度融合,紧跟产业发展前沿。
  • 7 结论:学历教育赋能电竞产业的正规化进程

    回望2021年高校电竞本科专业的设立,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新专业的诞生,更是新兴产业与高等教育良性互动的开端。电竞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是为满足当前市场的用工需求,更是为引导电竞产业走向更加规范、健康的发展道路。

    电竞专业教育的价值,在于它为电竞产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和智力支持。正如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所指出的,高校开设电竞专业是对电竞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回应,旨在满足庞大市场规模下的人才需求。这种正规化、系统化的学历教育,有望从根本上改善电竞行业生态,为产业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电竞本科教育的发展是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从"网瘾"的污名化到"全民电竞",再到如今的学历化教育,这条轨迹清晰记录了电竞从边缘亚文化迈向主流社会的历程。今天,电竞专业学子不再是被质疑"沉迷游戏"的边缘群体,而是肩负着引领行业健康发展使命的专业人才。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产业的成熟,也彰显了社会观念的进步。

    归根结底,电竞专业不是为了培养更优秀的玩家,而是为了塑造更具专业素养的产业建设者。他们将在赛事组织、俱乐部管理、内容创作等多个领域施展才华,助力中国电竞产业走向更加规范、专业的未来。